河流实质上有两个方面:一是流动着的水;二是水在其中流动的河槽。在枯水期和平水期行水的河槽,叫基本河槽或枯水河槽,习惯上又简称河床。在洪水期才有水通过的叫洪水河槽。自然河流在其发展与演变过程中,由于水流的侵蚀作用,不断地纵向下切和横向拓宽,逐步发展形成河流两岸的洼谷地形,大家称之为河谷。河槽只是河谷的一部分,即河槽只是河谷底部有河水流过的那一部分。通常河谷由谷底、谷坡、坡麓、谷缘等部分组成。有的河谷还有多级台地,如图5所示。河谷的形成和发展,除河流的侵蚀作用外,还有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。河流的搬运能力取决于流速的大小。一般地说,上游比下游的搬运能力大;洪水期比枯水期搬运能力大。在搬运和沉积的过程中,对泥沙还有显著的分选性。上游河床多为较大的卵石,中游则为细砾石和粗砂,下游仅有沙和泥。河流沉积所造成的地形主要有:冲积扇、淤积平原、三角洲等。河槽最深处的连接线称为溪线或深泓线。沿深泓线逐段量出河长及各点的河底高程,以河底高程为纵坐标,河长为横坐标,可绘出河槽纵断面图,如图6所示。从河槽纵断面图上可以得出任一河段的长度、落差和比降。所谓落差是指河段两端的河底或水面的高程差。所谓比降是指河段的落差与相应河段长度之比,即表示单位河长的落差。一般以百分率、千分率或万分率表示。河槽中垂直于主流方向的断面,称河槽横断面,或称过水断面。洪水位以下的断面叫洪水横断面,枯水位以下的断面叫枯水横断面或称主槽。按照水力特性,河槽横断面通常概括地分为单式断面和复式断面两大类,如图7所示。
横断面的水面通常并不呈严格的水平面,特别是在河弯处,因离心力的作用,在凹岸附近水面高,凸岸附近水面低。
在顺直河段,也有可能产生横比降,例如在涨水时,中间水面较两岸高,河中的漂浮物向两岸移动;在落水时,中间水面较两岸低,漂浮物向河流的主槽移动。